经编疵点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一漏针
坯布上出现的疵点,80%是由整经质量问题引起的,其次是机器状态,成圈部件的配合正确,编织工艺的合理。属织造过程形成的疵点大致有:纵向疵点,横向疵点,以及断线,沾油土污和布面粗糙等,品管部工作人员必须严把质量关,及时发现坯布疵点,以便迅速解决生产问题,恢复正常生产。
由于原料品质不良、整经工艺的缺点、经编机安装和调整不符合要求、工艺管理不良、车间环境不合适等原因,将使经编坯布产生疵点。必须迅速找出与排除产生疵点的原因,使出现的疵点降到最少,以保证坯布质量。由于技术进步,经编机日益完善,向高速化、细机号和多品种等方面迈进了一大步,但是如果不进行与使用原材料和织物组织相应的经编机调整管理,就不能生产出与工艺要求相符合的高质量产品,只有完成了与工艺要求的经编机调整后,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高档产品。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,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防止产生次布,减小布面疵点。现将经编生产中各种疵点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归纳如下。
漏针
漏针或称线圈脱落。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成圈时新纱线没有正确垫到针上和移到针钩下。在旧线圈脱下时,在布面上就出现了经纱未断的小洞。有分散的,有连续的。有一个线圈的,有几个线圈的。
漏针主要是导纱针工作时它与针的相对位置不正确造成的。导纱针眼相对于针过高,纱线在针钩上的垫纱点也就较高,而使垫上的纱线易于由针头上滑下。另外,导纱针摆动时,如不在针间间隙中的合适位置通过,而过于偏于一侧时,则它对较近的针垫纱必然垫纱点较高,因而使垫上的纱线易于由针头上滑下。
在整把梳栉的导纱针相对于针的位置均不正确时,应对梳栉重新进行调整。个别导纱针不良,要进行校正或调整。导纱针摆过针间间隙位置不正确的原因很多,要仔细进行检查。常见的有:导纱针左右位置调整不良,导纱针歪斜,导纱针前后位置不平而在移针时后面的有擦针现象,个别花板有磨损影响隔距,与花板接触的转子有磨损造成隔距不良,梳栉的压簧压力不够影响梳栉左右移动等,均应在检查后加以纠正。
由于针的原因造成漏针的有:针变形、针与沉降片隔距不正、插针槽板的槽太松而使钩针固定不住等。
压针时间过早亦将造成漏针。一般压针应在新纱线移入针钩后进行,此时钩夹比沉降片平面低0.5~0.7毫米。如钩尖未到此部位即进行压针,则新纱线将易于留在压住的针钩外面,与旧线圈一起在成圈时脱下,造成漏针。一般由调节压板偏心在主轴上的固定位置来调整针时间的迟早。
经纱张力过松亦会造成漏针。因经纱张力过松时,经纱不易控制,难于正确垫到针钩上。在纱线垫上针以后,由于其不紧贴针杆,也就难于移到针钩下。调整经纱张力时,要与坯布密度一起考虑。
此外,成圈机件运动机构个别机件磨损或损坏、坯布牵拉力太小、温湿度不合适和不稳定等原因亦可能造成漏针。
漏针是最常见的经编疵点。如果全车间各台机器经常出现,可能是成圈部件调整规格和钳针质量有问题,只有在合理调整规格和改善钳针质量后,才能较彻底解决。如果有时候各台机器普遍出现漏针,则可能是车间温度发生变化,使导纱针和针之间的隔距发生变化造成。可及时调整隔距加以解决。有时电动机由于电源电压波动而发生速度变化,使机器运转速度忽高忽低,亦会造成一时的漏针。这时应尽可能使电压稳定,调整电气控制箱,使机速保持稳定。
如个别机器一时出现较多的分散性漏针,首先应检查导纱针和针的隔距是否正确。其次则检查经纱张力,纱线张力偏紧可使漏针情况改善。再次检查压针时间的迟早,如个别针上连续出现漏针,可用局部换针和钳针加以解决。
造成针和导纱针隔距不正的因素很多,要具体分析后加以解决。如整台机器梳栉偏左或偏右,则可由撑杆的调节螺丝加以调节。如部分导纱针隔距不正,部分正好,则可互相借凑,以所有导纱针隔距均大致正常为原则,有些让其略偏左,有些让其略偏右。在编花轮转动时,如导纱针和针的隔距发生变化,则应检查各块花板的高度,使其保持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。如隔距无规律地偏左或偏右,则应检查转子是否磨损,将磨损的换去。如空车时,导纱针和针的隔距良好,在穿纱编织时,隔距发生周期变化,则表示纱线张力过大,应适当调小,以保证隔距良好。
如漏针只在坯布两边出现,而导纱针和针的隔距、纱线张力等都正常,可增加弹性张力杆两旁的边上弹性钢片的个数或厚度,使该处纱线张力稳定,垫纱正常,而消除漏针。
为了预防和减少漏针,生产条件如温湿度、线路电雎等要稳定。对一些零件,如针、导纱针、花板等要按期检查、修理和按周期更换。要按规定周期钳针,经常保持导纱针和针的隔距正确。
来源:经编栏目
玛纱特(改编)
热门文章排行
- 双针床经编短绒织物的设计与产品开发
- 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开发与应用
- 几种新型纤维材料概述研究
- 经编机花盘转换的操作实践
- 经编疵点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一漏针
- 几种新型纤维材料概述研究
- PP与PVDF疝修补片的力学性能
- 轴承人技术贴:轴承怎么选,要根据什么条件来选?
- 涤纶针织物产生风印了怎么办?
- 19家企业成为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新会员